道德思辨

banner

雖然道德在某些領域有普遍性,但道德實踐和道德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幾乎不具普遍性,因為在 複雜的現實情境中,常常可能因為情境中所涉及的價值互相衝突, 或是情境特殊,而出現抉擇困難或實踐偏差的現象。 例如,很多青少年認為「為朋友兩肋插刀,就是有義氣的表現,因此是道德行為。」

這樣的價值觀基本上並沒有錯,有時甚至是美德。 但是這樣的價值觀放到現實情境中,萬一這些青少年碰到「現在朋友有困難,要求我去幫忙把風」 或「朋友要被退學了,要求我幫他作弊」的狀況時,很可能會出現「我為朋友把風/作弊,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,因此是道德的。」 這樣奇怪的結論,導致說服自己去作原本並不想作的行為,而誤入歧途、回不了頭的悲劇。

我們不應灌輸孩子特定的價值觀,而是該教導孩子思考善惡、對錯的本質,以及思考如何定義善惡對錯的標準。 透過這樣的思辨過程,最終希望培養孩子對於道德議題具備理性判斷、理性抉擇的道德思辨能力。



良好的道德思辨能力就是

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,能思考各種日常事件的倫理面向與道德考慮。
具備尋找與面對不同觀點的勇氣與信心
能夠考慮特定時間、空間、情境、關係等相關因素,並決定何種觀點是較正確的抉擇能力。
在有限的資訊以及沒有明確規範的情況下,能夠做出正確道德判斷的智慧。
簡而言之,要培養道德思辨能力,就必須以「批判性思考」與「多元觀點」為基礎,方足以克服常有的認知偏誤,例如主觀偏見、狹隘思想,和教條主義等所帶來的影響,做出「在適當的時間,以適當的理由,做適當的事情」的道德判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