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元觀點

核心概念

我們希望下一代的道德意識是建立在獨立判斷的基礎上,但是我們也期待兒童了解︰別人的觀點未必與自己相同,要能從他人的觀點去感受事物,學習新想法,再與自己的觀點相比較。具體而言,要培養兒童下列能力:

一、能「欣賞」別人對事情的看法;

二、能「尊重」別人的感受;

三、 能「思考」不同觀點或規範的意義;

四、能「找尋」解決不同觀點或意見衝突的方法。


為什麼重要

一、對兒童而言,道德規範與其他的社會規範是很難分開來談的。

二、孩子需要知道為什麼會有規則,並學習如何與規則相處。

三、不同的意見不一定代表不同的原則。

四、孩子需要知道該傾聽別人的想法,但有時候也該堅持自己的想法。

五、鼓勵孩子思考自己為什麼同意某些意見,或為什麼不同意某些意見,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批判性思考與邏輯能力。


策略方法

要發展批判思考,觀點的多元性是必要的,因為觀點的同質性會讓一個團體陷入群體迷思,難以抗拒主流想法,更無法容忍對主流想法的挑戰。具體策略為:

一、即使意見不同,也要尊重對方說話的權利。

在民主時代我們要教小朋友,即使意見不同,也要尊重對方說話的權利。所謂尊重對方說話的權利,就是為對方打開自己的耳朵,而不能只顧自己說話,不聽別人說話。因此,無論課堂上或生活上,請父母或教師給予孩子更多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,並鼓勵他們說出有此意見的理由。


二、培養好好注意聽別人說話的習慣。

有效溝通,從好好聽別人說話,聽懂別人說話開始。即使成人都難免會避免閱讀或聆聽與他們觀點相反的意見,甚至阻斷不同意他們的人和網頁,但是我們應該瞭解,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事情和這完全相反。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傾聽和學習多元觀點,並懂得探詢觀點的來源。


三、 讓孩子知道,強調有不同的意見,並不代表所有的意見都是對的。

這對網路世代的孩子來說,十分重要,因為:

(一)許多孩子都是從網路上獲取資訊,而網路演算法可以識別我們喜歡什麼,因此會不斷向我們發送相似的訊息,使得同樣的意見或偏好不斷的被強化,直到它們成為孩子的世界觀;

(二)孩子喜歡認同漫畫人物或偶像,因此可能認為這些人物的觀點一定是對的。


四、讓孩子理解每個人意見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原因。

意見不同可能因為年齡、性別、家庭、宗教、經驗不同,也可能因為知識程度不同;可能因為主觀偏見,也可能因為表達方式不同。只要不是故意唱反調的意見,都值得我們去瞭解,不同意見背後的理由。


五、讓孩子瞭解,若要堅持自己的意見,一定要說得出道理。

逐漸讓孩子擺脫以「我就是要!」「我就是這樣!」來作為堅持某種意見或行為的習慣,瞭解「說理」是堅持己見的最好方法,否則別人沒有義務一定要聽你的意見。


六、讓孩子有改變主意的勇氣。

讓孩子瞭解,意見永遠只是意見,如果我們懂得更多的知識,或知道了更好的意見,我們不必永遠主張相同的意見。我們不僅應該有勇氣改變自己的想法,更不應該嘲笑改變看法的人。

我們應該教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意見,並捍衛自己的想法;但我們也需要教他們,在自己的觀點明顯站不住腳時,放棄堅持己見。雖然在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文化中,很難花足夠的時間,來學習這項重要的課題,但是大人可以利用各種機會,包括讓孩子修訂班級公約、辯論某個議題,來促進不同意見間的思考交換。


七、讓孩子瞭解不是每件事情都能讓所有的人同意。

觀點的多元性有時候容易導致是非不清的結果。以「只要自己認為是善意的,就可以說謊嗎?」為例,可以帶領孩子思考:

1. 自認是善意,但是不是也是對方想要的?

2. 自認是善意,但對別人是最好的結果嗎?

3. 善意的小謊話往往會引發出連串的謊話,可能為此失去別人的信任。這樣的代價值得嗎?

4. 善意的謊言說多了,會不會容易讓人對說謊失去戒心,對誠實失去堅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