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氣

核心概念

所謂「勇敢的人」並不是不會感到害怕,而是能夠勇敢面對,不會逃避害怕的事情。克服害怕最有效的方法是,與我們害怕的事物建立積極的關係。具體而言,勇敢就是能夠:

一、「覺察」自己害怕的情緒。

二、「思考」自己害怕的原因。

三、「尋找」解決害怕的方法。

四、「實踐」解決的方案。


為什麼重要

一、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。

讓孩子了解,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壓力,也都會害怕壓力、很想逃避,唯有面對壓力與膽怯,把自己的害怕勇敢說出來,才有機會解決壓力,戰勝恐懼。


二、害怕的時候必須想辦法勇敢面對它,看看它是什麼。

「不確定性」和「缺乏控制感」是一般人感到焦慮與害怕的主要原因。當孩子害怕時,我們應該與他們一起認真「看看它是什麼」,討論害怕的原因,孩子可能會感覺好些,也可能會自己想出因應的策略。


三、勇氣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。就像鍛鍊肌肉一樣,如果我們常常練習,勇氣就會自然增強。

策略方法

恐懼包括身體與心理二個層面的反應,身體的反應包括心跳加速、手心冒汗等,心理的反應則有害怕負面評價或擔心不好結果等,身體部份可以利用深呼吸、放鬆來克服,心理部分則可以應用轉念,或分析來找到可能的原因。

克服恐懼最有效的方法是:(1)理解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;(2)與我們害怕的事物建立積極的關係;但(3)瞭解害怕的原因則是消除恐懼的根本之道。

具體策略與方法舉隅:

一、同理孩子的恐懼,給予適時的指導

孩子到了新環境,他的恐懼可能非常多元、非常個人化,例如,害怕兇兇的大人或同伴,害怕聽不懂別人的話,但無論對抗何種恐懼,父母或老師都要以同理心私下問孩子:「你是不是因為有點害怕,所以……?」避免當眾責備或嘲笑。

事實上,只要想想我們參加一個全是陌生人集會的感受,便能很容易地同理孩子的焦慮。孩子們通常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焦慮,因此,支持他發展出主動表達善意的勇氣,以及適當的社交技能,對孩子未來的社會發展是很有幫助的。教師的指導,表現在對孩子能夠做到的信心,以及一起等待的耐心,特別是幫助孩子發展出承擔被拒絕風險的能力,將能引導他發展出關鍵性的同儕友誼。


二、提供「自主性」和「確定性」的環境安排,增加安全感。

例如,教師可以讓孩子挑選他們自己的位子,和他們一起在校園裡走來走去,熟悉校園。不確定性中的某些確定性是重要的。


三、誘導孩子與引發恐懼的事物建立正向關係

最有效的方法是協助孩子以健康和安全的方式,逐步直接面對恐懼的事物。這種策略可以重新訓練孩子的大腦,使其與引發恐懼的事物建立更正向聯繫,也能藉由協助孩子完成以前曾經視為不可能的事物,而增加孩子的自信。具體步驟如下:

(一)在提供充分安全感的環境中,讓孩子最小程度接觸引發恐懼的活動。例如,如果孩子害怕在同學面前說話,你可以先以小組的低壓力活動讓孩子開始練習。或者,孩子害怕溜滑梯,可以先讓他擔任秩序維持者,有時間觀察其他孩子溜滑梯的經驗。

(二)重複該項活動,直到孩子因為練習,消除想像中的恐懼,而開始表現得自在,或主動想要嘗試新經驗。

(三)逐漸增加挑戰的難度。例如,擴大觀眾團體的人數,或增加陌生人。或者,嘗試到校外公園溜滑梯。

(四)協助孩子把目標設定在「減少」恐懼,而不是「消除」恐懼。